首先,西班牙历史上多次组织过这样庞大的远征舰队,所谓无敌舰队的名称,并不是创建时刻意取的,而是当时世界公认的,西班牙一个时期内外派舰队的总称。西班牙既追不上,又打不着,不抱着头向前猛跑,又待如何呢,88年,为了兴兵征服英格兰,西班牙远征舰队由150艘各类舰船组成,水手及划桨奴隶8500余人,搭乘海陆军士兵19000多人,配置大炮2400多门。
1、舰队指挥官炮塔怎么配置?
首先很感谢能回答你这个问题战术上的要求当然是重要的部分,毕竟当时刚脱离横队误区没多久,大家还保持着对正面火力的重视,正面三座主炮/二级主炮的平射能力不说空前然而绝后。(虽然只是理论上的233)而且前无畏时代到无畏舰早期,海战距离近,有可能打成四面接敌的乱战也是合理的担忧,不过一个很少有人提的因素是,造船的总体技术水平。
前无畏时期舰船稳性设计还不够完善,主炮阶梯布置会带来稳性灾难,而全中线布局会需要更大的长度,在限定吨位的情况下必须拉大长宽比,这同样影响稳性,还影响舱室和装甲布置。特例不是没有,比如蠢萌的美式前无畏双层肉饼[划掉]巨无霸炮塔,那货是要搭配轻型桅杆或者更蠢萌的鸟笼桅才行的,前无畏时代后期到无畏早期,六角布置确实是个战术和技术上都稳妥的设计,然而稳妥,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过时无畏时代,蒸汽轮机的使用和设计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已经让全中线/阶梯布置乃至于最完美的全艏艉阶梯布置成为了可能(例如奥匈的联合力量,和终极战列舰蒙大拿的主炮布局一样啊),但是思想上的保守使几个最大的海军国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超前的设计思想就是了。
2、无敌舰队的名称如何而来?又为何会输给英国海盗?
首先,西班牙历史上多次组织过这样庞大的远征舰队,所谓无敌舰队的名称,并不是创建时刻意取的,而是当时世界公认的,西班牙一个时期内外派舰队的总称,1588年,为了兴兵征服英格兰,西班牙远征舰队由150艘各类舰船组成,水手及划桨奴隶8500余人,搭乘海陆军士兵19000多人,配置大炮2400多门。这样规模的巨无霸工程,仅1588年的这次无敌舰队,就用去了美洲殖民地5年的财政收入,这是当时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玩不起的,绝对是遮天蔽日的“无敌舰队”,
失败的原因,是败给了时代首先,西班牙长途远征,后勤保障做得很差。说起来,这还要归功于著名的海盗船长德雷克,早在战前一年,也就是1587年的4、5月间,德雷克连续偷袭了西班牙的沿海港口,摧毁了少量船只、数吨橡木桶和制桶材料。橡木桶虽小,却是那个时代的“电冰箱”,海船上所有腌渍食品、酒、饮用水都要靠橡木桶储运,
这一番,让西班牙花费了大半年时间,才又制出来两万多个木桶,用于后勤保障。如此,大大延误了战机,使英格兰得以从容备战,这些紧急赶工的橡木桶,很多都有变形开裂,有的中途就漏光了水,食物也暴露变质。后来西班牙人冒着风浪,也要停靠水文条件凶险的加来海岸,一大原因就是给养不足,必须上岸补充,更加阴差阳错的是,在等待木桶的这段时间里,原定的舰队总司令,海军宿将克鲁兹侯爵在1588年1月因病去世了,腓力二世只好找来陆军将领西多尼亚公爵顶替。
西多尼亚对海战一窍不通,而且还晕船,他本人百般推辞却只能赶鸭子上架,后来在海战中也是屡失良机,最终导致败局,这就说到了第二点,西班牙人从上到下都“不习水战”。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开路先锋,西班牙人的水战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古典时代的海战,是近身肉搏的接舷战,攻方靠人力突入敌船摧城拔寨,其实是陆战的一种延续。
上图中,古罗马战船上的乌鸦吊桥,可勾住敌船,方便两船接舷对战,但到1588年英西海战时,火炮已普遍装配了战船,在海战中,肢体接触范围内的接舷战,注定要被视距范围内的大炮巨舰对轰战所取代。等到三百多年后的美日中途岛海战,这一战术又被视距范围以外的航母舰载机对攻战所取代,此是后话不表,依据落后的接舷战逻辑来组队,难怪无敌舰队体量虽大,却在海战中处处被动。
标签: 舰队 名称 手游 无敌 指挥官 手游舰队指挥官如何设置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