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游戏玩家,我们不谈政治,况且不是说有很多暴力元素就是好游戏,光画质都没人家好。“这让我想起了任天堂DS全盛时期,成天都有满屏的日文的游戏新作跑出来,最关键的是它们居然看起来如此该死的有趣(其实是根本看不懂为什么有趣),但我们都get不到这游戏的点。
1、中外游戏比较,为何外国游戏如此真实?
作为游戏玩家,我们不谈政治,况且不是说有很多暴力元素就是好游戏,光画质都没人家好。国内的单机游戏也有发光发热的时候,想早期的《仙剑》《流星蝴蝶剑》那时的单机正是发现,可是盗版横行加上各种圈钱网游流行,正版单机游戏没人买都玩盗版,人家随便做个网游赚的盆满钵满,你耗费时间,金钱认真做的单机游戏根本不赚钱,导致游戏厂商都做网游捞钱了。
还有就是玩家根本没有版权,正版等意识,觉得我能玩免费的为啥要花钱,而且那时候的玩家多是8090后很都没成年根本买不起游戏,导致网络游戏在中国火了很多年。什么游戏赚钱厂商肯定开发什么游戏,现在可能还有玩家不知道什么3a大作,什么主机游戏,因为国内火的玩的人多的是网游。可能你给你身边朋友安利游戏:唉,兄弟《大表哥2》打折了只要一百快买啊,
2、《中国式家长》老外玩不懂却依旧头铁闯关,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游戏这么着迷?
谢邀~大家好,我是X博士。犹记去年十月,《太吾绘卷》和《中国式家长》在Steam上连续几周的强势霸榜看呆了一票老外,更让他们一脸懵逼的是,当他们派出“最能干的人手”试图搞清楚这两款中国游戏究竟是什么鬼时,就算看得懂中文意思也完全理解不了这到底是什么梗呀。《太吾绘卷》的武侠文化难理解一点就算了,满屏幕中国网络段子和情怀的《中国式家长》,在老外一手“西式教育”的操作下经常打出300多分“家里蹲”的结局,
当时SteamChart这样评价这款游戏:“这让我想起了任天堂DS全盛时期,成天都有满屏的日文的游戏新作跑出来,最关键的是它们居然看起来如此该死的有趣(其实是根本看不懂为什么有趣),但我们都get不到这游戏的点!现在的中国游戏给我的感觉就跟那时的差不多。”而在即将到来的6月20日,这款老外就算看懂中文也Get不到梗的《中国式家长》,要推出英文版了,
划重点一:这款老外看懂也玩不懂的游戏,上线近一年依旧90%好评《中国式家长》之所以火爆,就在于它像“模拟人生中国版”一样,模拟出了许多中国孩子从出生到高考的全过程,细节真实过程扎心。什么“面子大比拼”呀、“过年你推我挡收红包”之类几乎每个当代中国人都经历过的事情被呈现在游戏中,可谓引发了许多国内玩家的共鸣,
而各种流行用语和沙雕表情包的运用,既接地气又啼笑皆非,娱乐效果极佳。在经过半年的“一代单传男娃”之后,制作组也非常良心地免费推出了“女儿版”,各种软萌形象的女孩瞬间满足了老父亲们富养小棉袄的心,未来七月份制作组还将推出一个双马尾的可爱女生,现实题材的新颖、以及持续不断地增添新内容,让这款靠情怀崭露头角但游戏性一般的游戏,在Steam上长期保持着90%左右的特别好评。
划重点二:老外跪求英文翻译,这是多头铁才想来体验一把“中国式教育”?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英文版,不少国内玩家却并不是很看好,即使真的有外国玩家在Steam评论区跪求英文,但不了解中国文化和大环境下的教育体制,也很难打出令人满意的结局。比如游戏中高考想得高分,免不了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在老外教育观中,从小对孩子体魄和想象力的培养优先级往往会大于智商的开发,因此无限“翻身、拍手、学画画,三岁就能跑马拉松”也是没sei了,
学龄前教育差别的体现还没那么大,但到了懵懂青春期,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更切,反观很多外国父母则更希望培养孩子的情商和爱好,因此多花体力去打工、亦或是撩小哥哥小姐姐就必不可少。一来二去,自家娃长期游走在不及格甚至零蛋边缘,看不下去的外国玩家们也纷纷被迫开启“中国式家长”的教育模式,因此也有不少外国玩家戏称这个游戏为“虎妈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