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没学过奥数的同学,依然可以在初中学好数学2、小学参加奥数的同学,初中并不必然就能学好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大家对奥数保持清醒,目前小学奥数主要有3个作用。奥数容易打击到孩子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能做奥数题就算是有奥数头脑了,错,不学奥数同样可以学好初中、高中的数学在我接触的学生中,有很多没有系统学过奥数的,但是他们的数学一样很好。
1、初中适合学奥数吗?
答,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均适合学奥数。曾经湖南省编了一套奥数习题,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都有,好像是一学年一本,书编得好,非常实用。其实,每个年级均有适合那个年级的不同的训练点,就是跳起来摘桃子,一年级只能摘到一年级的桃子,当然摘不到十二年级(高三)的桃子,个人觉得初中是最好训练奥数的!因为既有了一定的基础,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还有功课也不像高中那样紧。
2、你有没有学过奥数?奥数对现在读初中、高中有帮助吗?
我从一个初中数学教师的角度,说说我的观点,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和奥数,对于学生培养方向和基本要求,是有很大差别的。遇到过几个学奥数的学生,听他们发言感觉很聪明,可是考试常常只是中等,我就关注了一下,我发现,奥数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它学习的内容是,一个题目哪个方法做起来最快,可能读者看到这个介绍会想,这岂不是很好?应该对学生很有用啊!如果你这样想,说明你对基础教育,不太了解。
既然是基础教育,填面对的是整体学生,注重的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说人话就是:它注重的是基本的知识、方法和格式,为什么学奥数的孩子,不一定能考高分呢?一方面是:有时候,学校试卷出题,考察你某个知识点是否掌握了,结果你用其他方法,甚至列几个算术式子,是把问题解决了,可是没有用到所学的知识点,这是不给分的。
比如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上有32头,下有90足,请问鸡兔各有几只?大家都知道一个,简单而且有趣的方法:假设每个动物都抬起两条腿,那么会抬起64条腿,剩下的腿是90-64=26只,抬起两条腿后,只有每只兔子还剩两条腿,所以兔子的数量是26/2=13只,鸡就是32-13=19只。如果在初中阶段,你这样回答是一分都没有的,必须用方程来做才会给分,
另一方面是:有的同学没有注意表达,题目你会,可是写在答卷上,写得乱七八糟,阅卷老师看不明白,自然就不会给你分了。我还要提醒学奥数的同学,如果你做题用的不是很常规,特别是你的方法中,思路很跳跃的时候,不是所有老师,都能立即明白你的跳跃,一定要简单说明一下你的思路,以免误扣你的分数,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和奥数,就是基础教育和优才教育的区别。
3、小学奥数成绩影响初中数学吗?
这个不会有太大影响,分为两个方面:1、小学没学过奥数的同学,依然可以在初中学好数学2、小学参加奥数的同学,初中并不必然就能学好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大家对奥数保持清醒,目前小学奥数主要有3个作用:1、参加比赛获奖2、小升初可能有相应的笔试题3、给数学有天赋的孩子开拓思维之用如果小升初没有压力,孩子对数学又不是特别感兴趣或者说不是特别有灵气,那么我建议小学还是先别学奥数,
奥数容易打击到孩子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能做奥数题就算是有奥数头脑了,错!现在的很多题目都是套路,孩子可以通过背套路来解题。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的一点就是孩子能做奥数题不代表孩子就一定有奥数的思维,一个简单的评价标准:孩子一定是学会分析题目的信息,能够调用已有的知识,逐步地把未知的问题变成已知。孩子应该会评价一个题目的难易,对问题能够进行拆解,ta应该能够知道解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尽管有时候欠缺一些知识和工具无法独立解决出问题,但是孩子一定有进行全方面的思索,
如果没有,那么孩子就不具备奥数思维。奥数思维的底层是主动性,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性,那么ta只能学到套路,而不能接触到思维,思维其实是看不见的,是一种解题的思想和策略,ta不应该是具体的方法,一旦变成了解题方法,那只能是一种套路,而不是思维,奥数很难,代表着一种挑战精神。如果孩子没有这种精神,那么尽量不要逼着孩子去学奥数,因为奥数真的容易打击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