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随着第一部的火爆热映,《少年包青天2》和观众见面,但是里面饰演包青天的却换成了陆毅,剧情依旧延续第一部包青天断案推理剧情,看习惯了周杰包黑炭的样子,对于陆毅饰演的包青天一时之间很难接受。00年,第一部《少年包青天》播出,里面的少年包拯由周杰饰演,作为一部古装悬疑电视剧,本剧描述了少年时期的包青天破案故事和他的爱情故事,这部剧大量使用了日本漫画《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和《名侦探柯南》里的表现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让大家认识了一个聪明机灵的少年包拯形象,寓教于娱乐,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因此周杰版的少年包拯也是我心中的包拯。
1、你觉得《少年包青天》里面,哪一个案件最好?
1:《翻龙劫》手法高明,宫女又偷迷药又是伪造圣旨就为了自杀,陷害八贤王。之后,利小刀利用大冰块把剑刺入背部,伪造自杀的手法虽然逊色些,但是这个案件两人光是自杀的手法就已经非常绝了,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因为之前几乎所有案件所有死者都是他杀,衍悔大师虽是自杀但却是为了平息事端,不像这一男一女自杀是费尽心机而且为的就是制造混乱,完全打破了包拯的常规思维,成为案中案。
2:《天鸿书院连环惨案》手法太绝了,蒙放利用诅咒杀人制造恐慌,杀木都统、瞎子时的移花接木和密室杀人术,“杀掉”自己开脱罪名,同时也打了心理战让重感情的包拯一度心智失常,杀掉计划之外的展俊影响了包拯对于动机的判断,此外利用帮凶也是高明之处,3:《高丽太子案》手法较高明,沈良混入衙役之中,让大家以为他原本就在现场,最后瞒天过海逃离了现场。
2、《少年包青天》出色在何处?为何能成为童年经典剧?
2000年是中国电视剧的大年,各类佳作不断涌现,我今天想说的是一部对我的人生价值观都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剧《少年包青天》,时至,这部剧所弘扬的价值观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受用,该剧是根据古典著作《三侠五义》改编的古装连续剧,讲述的是宋仁宗年间,庐州有一聪明机智,却生就一副黑黝面容的青年,此人便是包拯,他屡破奇案,为人伸冤,赢得众口称赞,包拯有一同窗同学,乃府尹之子公孙策,公孙策智慧过人,自视甚高,与拯堪称一时瑜亮,然每次查案,皆败在拯手下,令策又妒又恨。
拯母亲沈氏,为一名大夫,开设了青天药庐,悬壶济世,闲时替官府作验尸工作,包拯之一切医理知识,皆传自沈氏,这对日后的查案工作有莫大帮助,全剧共由七个故事组成,一件件惊心险迫、跌宕起伏的曲折事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一位公正的推理家展现在后人眼中。故事的编排中糅合了众多因素:悬念 武侠 搞笑 言情,情节的设置也颇为合理,
与以往印象中的铁面包公不同,少年包拯血气方刚又不失顽皮风趣,他就像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充满正义、理想,但是幼稚、鲁莽,更不懂得官场的左右逢源、明哲保身之术,所以他尽管聪明,但是屡屡碰壁。相比之下,德高望重的八贤王就老练得多,他深知官场内幕和政治斗争的玄机,所以虽然经常面对像庞太师这样的奸险小人,仍然能够游刃有余,
该剧剧情悬念迭起、环环相扣。把一些推理探案手法附加到青年包拯身上,使得剧集更具可看性,该剧其实围绕着两个方面来进行着,一边是包拯为代表的年轻人,他们充满理想,朝气蓬勃,为了公平奋不顾身,而另一边是八贤王、庞太师们所在的庙堂世界。二者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尽管每次包拯都侥幸化险为夷,并最终坚守了真相和正义,然而在最后的翻龙劫,这场动摇皇位的惊天大案中,包拯面对的压力已经到达了顶峰。
这使得编剧不得不设置一个机械降神般的情节,请来仁宗而救下法场上临刑的包拯,仁宗是一个特殊的角色,如果说包拯们代表着民间,八贤王们代表庙堂,那仁宗就是一个真正勾连两个世界的人物。尽管包拯最终面对仁宗愤然离去,但我们知道他终究将会回来,也许他原谅了仁宗,也许也没有,但他终究还是走向了那个明明暗暗的庙堂世界。
他终究会成长为大人,成为官方史书和民间演义里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青天大人,就像仁宗成为一个儒家框架里完美的仁义之君一样,百姓们津津乐道于明君清官的北宋传奇,将他们当成偶像式的大人物顶礼膜拜。其实大部分的人生也是这样,由最初的懵懂,不懂这世间所谓的规则,胡打乱撞,经历了这世间的人生百态,最终成长为大人们眼中所期待的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