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对于游戏障碍有着严格的定义。游戏控制受损(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比如对玩游戏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终止时间、情境等缺乏自控力;对游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致于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尽管有负面效果出现,但依旧持续游戏甚至加大游戏力度。
1、在一个逐渐游戏化的世界里,游戏障碍还会是障碍吗?
我认为的游戏化社会应该理解为虚拟社会。也就是说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将社会的一部分搬入虚拟世界中,游戏障碍属于一种对于游戏过分的痴迷,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精神疾病。这样一种病态的心理,相信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20年里并不少见,以前总能听到谁家的小孩子玩电脑游戏不管不顾,又或者成年人也有这种行为,不务正业,一心扑在游戏里,而且还在里面大肆投入哪怕自己根本挣不到一分钱。
在未来的虚拟社会里,我认为这样的心理疾病仍然会存在,就好像我们一直以来看到的关于虚拟现实类型的动漫、电影里一样,存在心理疾病的人并不在少数,更像是目前的网络暴力一样,在虚拟的世界里宣泄自己的情绪,游戏化的世界并不是说所有的都是游戏,也可以说,我们所有经历的都是游戏!上学成长不就是养成类的么?为了获得更好的能力,不也是需要去花费时间金钱去努力么?工作,不就是挑战类的游戏么?在职场里不进则退,想要浑浑噩噩的混一辈子是不可能的,总要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来刺激自己,不努力,怎么买房买车?不努力,怎么去赢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不努力,怎么让自己的家庭过的衣食无忧?这些哪怕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够做到,更别说不努力了。
生活,不就像是一个占卜类游戏么?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永远不知道会经历怎样的惊喜,遇到怎样的责难,我认为的游戏障碍,只不过是一个人在现实世界里自认为丧失了自我价值之后,想要从其他方面找回自己的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言外之意就是:尽管我在现实已经没有价值了(自认为),那我就需要从游戏里找回我的价值,我存在的意义,
2、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障碍”正式定为疾病,游戏玩家和游戏从业者怎么看?
大家好,我是游戏老夫子!早上看到一条新闻:《定了!游戏上瘾是病,得治!》,原来世界卫生大会正式把游戏上瘾列为疾病了。这确实就有点意思了,相信大家都知道网瘾,特别是青少年们更容易沉迷于而无法自拔,国内甚至出现了强制治疗网瘾的机构,以及被大家称为雷电法王的杨永信教授,就是他创办了使用电击疗法的网瘾中心,一时间名声大噪,
虽然这样的机构外人看起来可能不可思议,但当时有很多迫于无奈的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戒掉网瘾,他们认为网瘾是一种精神病,只有通过网瘾中心才能治疗,所以一时间这样的机构挤满了被强制送来的孩子。至于最后的事情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终于把游戏障碍也就是网瘾正式定义为疾病,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是会被定义为游戏障碍呢,以下是官方给出的定义:一种持续或复发性的游戏行为(数字游戏或视频游戏),可能是在线或离线。
体现在:游戏控制受损(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比如对玩游戏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终止时间、情境等缺乏自控力;对游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致于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尽管有负面效果出现,但依旧持续游戏甚至加大游戏力度,这种行为模式的严重程度足以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受到严重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3、怎么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游戏依存症”列入“游戏障碍疾病”?
世卫组织将游戏障碍列为成瘾性疾病的消息,引发关注,在近日举办的“互联网 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上,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指出,“游戏障碍”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平常所说的“游戏上瘾”。而对于压根不知道孩子沉迷什么游戏的家长而言,不如跟孩子“一起玩”,爱玩游戏的人就该担心自己上瘾成病吗?其实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