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业务看对于县级电视的新闻宣传业务,国内、省内、市级的电视台可以做县级电视台的新闻业务,就是说市级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就可以包揽了,县级电视台做得有些新闻业务工作是重复。尤其,整个县级电视台的节目编采采编播,基本上达不到一个电视台的规模,我们看到很多县级电视台基本上就是放电视剧、广告以及点歌等业务。
1、县级电视台的出路何在?
县级电视台的出路,应该从政治需要、经济需求和政治经济综合考虑视角,进行分析和选择。政治需要方面,涉及占领基层宣传阵地,宣传县域时政、经济和社会新闻,促进县域发展,其必要性显而易见,有需要就有出路,经济需求角度,有一些市场需求。但是,在多数县域的需求市场,难以提供足够的收入,使县级电视台经济独立,自负盈亏,
从政治经济综合考虑,县级电视台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是出路所在,故县级电视台依然存在。从长远考虑,县级电视台应该与县级有线电视、无线广播、纸质媒体等,组合成为县级融媒体,以及作为省级相关媒体或者融媒体的派出机构,党政机构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县级融媒体发展,也允许融媒体服务社会获得收入,补充经费不足,相当于自收自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出路是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2、县级电视台有存在的必要吗?
从广播电视台的属性及其作用来看,县级广播电视台存在的必要性有三点:1、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县级党委和政府是党的一级委员会和政府组织。县委、县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而做出的战略布署,县级广播电视台做为县委、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可以直接、快速地把县委、政府的要求和意图传达到千家万户,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
2、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最基层的新闻媒体,它的触角遍及城乡各地,最能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要求,通过广播电视专业的采编人员,及时掌握和传递群众的呼声,不仅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3、县级广播电视台就其宣传的区域性,说的是身边人、身边事,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3、现如今自媒体抢占了N多用户时间,县级电视台还能生存的下去吗?
没什么疑问,肯定生存不下去啊。如果你是相关从业人员,建议尽快转行或另谋出路,就不用说现在自媒体兴起,其实自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后,整个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的生存环境就越来越恶劣了。目前来说,报纸基本上已经奄奄一息了,在各类智能终端的冲击下,已经没有多少人看纸质报纸杂志了,我记得我大学时代,也就是十几年前,那个时候每周还会买一份四块钱的南方周末看看,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习惯了。
现在报纸的受众群可能局限于机关事业单位订阅以及飞机高铁乘客了,报纸的生命已经快要终结了。广播虽然在电视出现过整体式微了,但广播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那就是渗透性和非干扰性,在某些场景中广播很具有优势,比如汽车,人们并不介意在开车的过程中打开电台听听新闻或者音乐打发下时间,电视是传统媒体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因为电视传播是声像并举,传播形式丰富生动,即使在互联网时代,相当一部分内容也还是需要电视台来产出。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看电视的人确实越来越少,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中国的电视台生态基本是四级,中央级,省级,市级,县级。在这其中,央视地位自是无可撼动,毕竟政治地位和资源实力在那放着,是不可替代的。其次是各大省级卫视,这其中也并不是均衡的,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应该是第一方阵,可以算作是全国性电视台,全国受众广泛。
而湖南卫视又独占鳌头,实力遥遥领先,无论是影响力、节目品质还是收入湖南卫视都是最领先的,其他省级卫视受众主要就是本省份受众了,生存肯定不成问题,但肯定是没前些年滋润的,因为盈利能力是在下降的。再次是市县级电视台,实力是最弱的,定位也最尴尬,现在几乎可以说都生存不了,为什么呢?因为盘子就这么大,受众就这么多,资源是有限的,受众肯定会追逐优质内容,而市县级电视台技术差、人才少,制作能力差,节目质量粗劣,自然没人愿意看,电视台的盈利自然很差啊,根本就养活不了自己,何谈生存?我们看一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电视媒体生态,数量都没中国这么多,他们更倾向于市场化运营,媒体之间就跟其他公司一样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结果最后只剩下几家电视网品牌,但实力都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