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互联网公司之所以做互联网金融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资金,支付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模式,像百度、京东和阿里巴巴以及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在多年前就开始做互联网金融。
1、为什么腾讯不提互联网金融?
腾讯当年在3Q大战中,就是吃了舆论的亏,也许马化腾那时候意识到,腾讯真的像网友说的那样,正在形成事实上的垄断。既然走在了垄断的路上,那么就不能再高调的出现在公众面前,不然到时候舆论会一边倒的反对腾讯,马云又不一样,马云当年淘宝,靠的就是假货起家。支付宝当年搞金融,也是在没有阿里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旗下独立出来,并且在没有金融牌照的情况下先做了支付宝(一年后有了牌照),
2、90后,在互联网金融工作5年,如今失业,很迷茫,怎么办?
失业了你一个,幸福了千百人!其实这才是对了。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从事互联网金融之外,剩下类似题主所从事的这些所谓的“伪金融”还在市面上大行其道,同业人员还是大赚其钱,那我们整个社会都完全不稳定了,多少家庭积累的财富都会丧失,多少正常民众会被拉入网贷的“以贷养贷”的泥坑中,我们可以仔细分析,这些所谓互联网金融都做些什么呢?去做互联网理财吗?去做互联网网贷吗?做来做去,不就是做这两样事吗?为这两样事情配套的,就是所谓的互联网征信和互联网风控、以及所谓的互联网客户导流。
仔细分析一下,每一项业务都是违规违法的,A.互联网征信和互联网风控,就是采集人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得出可不可以向人放款的结论。但是这些信息的采集可都是违法的,都是利用互联网Python技术进行爬虫偷取的,都是贴在于合法信息网站外面慢慢偷取的信息,那么这些信息来源的获取方式是严重犯罪。去年下半年到年底国家及时出手,将这一行业的领先公司一网打尽,
从业人员全部失业,不是一件好事吗?B.互联网客户导流,也就是所谓的那些贷款超市以及住贷公司干的事情。利用各种虚假广告或者内嵌链接诱骗借款人进入网站或者APP,然后诱骗注册,再卖给那些互联网放款公司,在其中大获其利。他们可以从一个成功借款人身上一次赚取100元以上的净利润,我们想一想借款人背负的实际借款利率那还能少吗?他们就是吸附在借款人身上的吸血虫。
虚假广告,以及利用各种诱骗方式,让借款人注册借款,这还不是违规违法吗?C.互联网理财,现在平台出事了出事了之后,我们才真正可以看到,其中大多数平台都是涉嫌非法集资,都是设立资金池进行归集投资人款项,那些高大上的宣传话语都是为了让投资人上当受骗。他们将投资人款项或引入自己控制的关联公司供自己挥霍,或者违规放高利贷,或者不负责任的进行随便使用,
在国家2017年要求进行资金银行存款之后,有几家真正做到了?从表面上好像实现了存款,但其实通过各类电子指令还是将投资人款项变相归集到自己手中,借新债还旧债,做着类庞氏骗局的违法生意。D.互联网网贷,大家看哪家互联网网贷不是做着变相高息放款的业务,同时针对逾期的借款人,不作着非法暴力催收。从来没有拿起法律武器去催收,为什么?因为自己深知其中放贷猫腻,到法院一审查就会露馅,所以只剩下非法暴力催收这一条路,
套路贷是互联网网贷中极为典型的一种犯罪行为。伤害了多少家庭,伤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就因为被诱惑借了一次款,难道就要付出这一生的代价吗?在去年第四季度,国家各个部委联合起来,集中开始严厉打击。尤其是出台的关于非法放贷认定,可以让这些从业人员直接入刑,这在一定程度上才真正震慑了违规违法分子。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大批公司关门,从业人员失业,这是社会的一件好事,这也是老百姓的一件幸事,
其实对于从业人员,失业反而是件好事。如果仔细去看相关报道,现在公安机关以及各级部门在追责上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很多所谓互联网金融公司从业人员,即使离职,也要将从业期间所赚取的提成,业务费用,工资奖金退赔出来,才能免于惩罚,所以多就业多从业多挣钱,有什么用呢?未来可能退赔的更多,自己的时间浪费的更多,现在失业了,需要的不是迷茫是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