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九子夺嫡的败方也挺惨,夺嫡失败一方是不是结局惨烈,不在于夺嫡的方式,而在于胜方对败方的态度。九子夺嫡中所有儿子们的下场皇长子胤禔,其余夺嫡失败的皇子下场一个比一个惨,那么在九子夺嫡中所有儿子们的下场是什么呢,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
1、同样夺嫡玄武门之变是武斗,九子夺嫡是文斗,为何后者结局惨烈?
这话欠妥,要说结局惨烈显然还是玄武门之变更惨。当然九子夺嫡的败方也挺惨,夺嫡失败一方是不是结局惨烈,不在于夺嫡的方式,而在于胜方对败方的态度,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率领秦王府精锐埋伏于玄武门,亲自一箭射死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后来与弟弟李元吉肉搏,李元吉又被李世民部将尉迟恭杀死,两个主角当场丧命。东宫和齐王府的兵将又到玄武门血战,双方都死伤惨重,
又是尉迟恭用李建成、李元吉两颗人头让他们的亲信彻底放弃抵抗,才终于让冲突告一段落。此后,李世民掌权,立刻将李建成的六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处死,可谓斩草除根,这样的结局显然是惨烈的。而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九子也就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
他们固然明争暗斗,但大多数皇子也就是圈禁。除了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的铁哥们儿,荣宠无双,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废太子胤礽都是康熙下旨圈禁,也算寿终正寝,胤礽的儿子弘晳还封了亲王(乾隆年间涉及逆案又被圈禁,那是另一回事了)。其他几个胤祉、胤禩、胤禟、胤䄉、胤禵都被雍正圈禁了,不过,除了胤禩、胤禟饱受虐待,很快惨死于禁所外,其他几个都活了好几年。
其中胤䄉、胤禵更是活到了乾隆即位后被释放,胤䄉获封辅国公、胤禵获封郡王,其他人的后代也都在乾隆年间被赦免。相比玄武门中,李建成李元吉绝子绝孙,显然下场好很多,像这种夺嫡斗争,最后败方会是何等下场,与争斗方式真的没太多关系。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雍正,他们都觉得兄弟或者兄弟的子嗣会对皇位、皇权造成威胁,所以要严惩,对某些人可以痛下杀手,
而比如乾隆即位后,觉得那几个被圈禁的叔叔已经没威胁了,那放出来也就放出来了。但是乾隆也有他觉得会威胁到皇位的人,那就是弘晳,原废太子胤礽的长子,这个堂兄一直是康熙最宠爱的孙儿,后来又与一群皇族勋贵关系交好,让乾隆感到威胁,就以谋逆之名将其圈禁,并严惩了包括顾命大臣庄亲王胤禄在内的众多皇族成员。夺嫡成功后放过兄弟,至少是留个活路的其实也有很多,
比如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为世子之位争得头破血流,最后曹丕上位,虽然对曹植百般提防,但还是封侯封王,只不过多次迁徙,让他到威胁不到皇权的地方享受相对的荣华富贵去了。还有明朝,无论是永乐还是万历,都有过废长立幼的心,太子即位以后也没有对弟弟痛下杀手(汉王朱高煦后来还是叛乱了,不过已经不是哥哥朱高炽在位,而是侄子朱瞻基在位时了),
2、清朝“九子夺嫡”雍正胜出,为何独独对废太子胤礽礼遇有加?
“九子夺嫡”后,雍正胜出,功臣要奖励,落水狗要痛打。九王夺嫡主要分为二派,太子一系和老八一系,太子一系有:太子老二、拥护者老三、老四和老十三。后来,太子倒了,老四和老十三另立门户,老八一系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后来,老十四见夺嫡有望,对老八党若即若离。至于老大,他起先的目标主要针对太子和皇位,太子倒后,他见老八势大,举荐老八当太子,希图一份拥立之功,也勉强算作老八一系,
雍正即位,对自己人老十三最好,除此之外,在敌对方这一块,对废太子还算可以。下面,我罗列一下其他“八子”在雍正朝的遭遇,并按照从差到好的待遇、按次序排个名,第一名:老八胤襈他是八爷党的党魁,雍正即位之初,为了稳定朝局,把他升格为廉亲王,后来,随着年羮尧打赢了青海战役,雍正坐稳根基后,在雍正四年对他下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