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玩”字,说明了一切,不是“打游戏”,而是“玩游戏”。玩游戏之前,心理总是“放过自己”,暗示自己“没事儿”“玩一会儿就停”;而每次玩游戏之后,心理总是“忏悔自己”,责怪自己“又堕落了一回”“还是赶紧学习,否则考大学就悬了”如此等等。
1、如何杜绝上网玩游戏?
在老百姓的家庭要杜绝太难,发明游戏背后有高等人才和资本家专找脆弱老百姓未成年人和年轻人,这些人为了利益能公开出来引诱脆弱老百姓末成年人和年轻人,游戏建群怎么交玩游戏,给人玩游戏不收钱,给这些未成年和年轻人怎么抵挡得住,老百姓想在网络看电影,看连续剧用了流量还不能看,再加上要有会员,每个月付费,好多是收钱,末成年人和成年人不可能去看有教育意义的东西,能给人上瘾东西末成年人和年轻人特别喜欢,像吸毒一样和游戏未成年人和年轻人特别爱刺激头脑,这些能害人的东西未成年和年轻人也特别喜欢玩,老百姓想杜绝玩游戏怎么可能,没有权,杜绝只能依靠法律宣传教育,杜绝游戏要靠国家管网络部门,教育部门,审批营业执照部门,监管部门,公安部门,这些部门都有条件杜绝玩游戏,要动用这么多部门才能杜绝游戏,把公开出来游戏责任推到老百姓不可能杜绝,加上全世界不太平,要把教育放在末来孩子身上,拿俄罗斯来讲,教育孩子捍卫国家领土全世界就是俄罗斯教育最好,看看现在老百姓的家庭孩子捧着手机玩游戏,怎么可能做到杜绝玩游戏。
2、到了高四到底该不该玩游戏?
其实这个问题不言而喻,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能够作答,但是这里有几个词颇值得玩味:“高四”“到底”“玩”。下面我说说个人的看法:第一,“高四”意味着什么?现在高中都是三年制,“高四”意味着“复读一年”,为什么要复读?青春难再,时间不复。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会不会,则是另外一回事儿)平白地浪费时间和光阴,“高四”的人宁愿再用一年的青春岁月来复读,为的就是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或者是一所自己理想的大学,
既然是为了考上好的或理想的大学,那么必定付出辛勤和汗水,否则,对不起青春,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自己的未来。第二,“到底”一词显示了问题者(或为学生)的纠结与矛盾心态,一方面明明知道要考好大学,就不能贪玩好耍,沉溺游戏;另一方面,自己的游戏瘾又似乎无法戒掉,往往偷偷玩,甚至经常玩。玩游戏之前,心理总是“放过自己”,暗示自己“没事儿”“玩一会儿就停”;而每次玩游戏之后,心理总是“忏悔自己”,责怪自己“又堕落了一回”“还是赶紧学习,否则考大学就悬了”如此等等,
人总是处于自我斗争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玩游戏就是“感性的自我”战胜了“理性的自我”,如果长此以往,结局肯定是堕落悲惨。所以,我倒希望问题者能够用“理性的自我”战胜“感性的自我”,最终,成功从“高四”升级到“大一”,倘若继续沉溺于游戏当中,那么“高四”之后可能还有“高五”“高六”等等,只是难以等到那一个“大一”吧!第三,一个“玩”字,说明了一切,不是“打游戏”,而是“玩游戏”!!!这不是什么“放松”,而是一种“沉溺”。
就游戏本身来讲,我认为并不一定完全屏蔽或拒绝,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以游戏的方式来放松一下自己又有何不可?但还是要注意这些问题:一、前提是“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如果没有紧张的工作和学习,那么就谈不上“放松”,在这种情况下打游戏那就是“沉溺”,就是“玩物丧志”!二、以游戏的方式来放松自己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更不能因为游戏而影响其他的工作学习甚至伤害身体!最后,作个温馨提示:都高四了,好好珍惜时间和机会,辛苦一些,等考上了大学,实现了理想,再来玩玩游戏也为能够消遣娱乐啊!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勃朗宁又说“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朋友,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