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突击队的大型游戏,而海豹突击队的就很多

大圈圈 3 0

海豹突击队可见,与海豹突击队相比,“海豹”六队的隶属级别更高,直接归五角大楼指挥,而海豹突击队则主要接收海军内部的指令;此外,“海豹”六队的行动任务更高端,往往担负着涉及国家利益的反恐行动,而海豹突击队虽然可以三栖出动,活动范围很大,却通常用于处置局部战争中的突发事件,其任务等级较低,多数情况下均属于战术层面,而且可替代性较强,如果把海豹突击队担负的任务,交由一支美军师以下特遣侦察分队去完成,往往也可达成预期目标;从人员构成上看,“海豹”六队只有7个连级中队,其中只有4个突击中队可以执行作战任务,而海豹突击队下设8个队、每队下设6个排、每排建制16人,编制人数是“海豹”六队的好几倍。

海豹突击队的大型游戏,而海豹突击队的就很多

1、为什么少有三角洲部队的美剧,而海豹突击队的就很多,比如海豹突击队和海豹6队?

这两支特种部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不能一概而论。海豹突击队(NavySEALs)成立于1962年,隶属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NSOC),在美军的特种部队梯队划分中属于Tier3,最低级,和陆军绿贝雷一样,都是普通的SpecialForce(特种部队),而三角洲就不一样了,其正式名称战斗应用大队(CAG),虽然名义上是陆军的反恐特种部队,但它直属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JSOC),正儿八经的Tier1部队,属于高级的Specialoperationsforce(特种作战部队)。

在汉语圈翻译过来,SOF和SF没啥字面意思的区别,但是在英语圈,SOF意味着更高级更专业的训练,更精良的装备,更广的任务范围,更高的选拔标准,再回到问题,为什么三角洲露面相比海豹少的多?原因很简单,Tier1是最精锐的特种部队,黑色行动都是他们干,当然要藏起来,美国官方就从来没正式承认过CAG的存在和行动,只是含沙射影的报道。

少数流出来的T1照片,人员面部全部打上马赛克(不打码不是退役就是阵亡),要么就墨镜加面罩,这样的部队自然不可能过多的暴露在公众视野,更别说专门拍电视剧了。而游骑兵和海豹这类公开图片明显比较多,而且对于身份保密也没啥严格要求,既然不能拍T1(当然关于三角洲的影视也不是完全没有),出于宣传需要,也只能多拍海豹剧了。

2、美国的海豹突击队究竟有多厉害?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一下,美国海豹突击队有多厉害,这个信息来自于美国作家史蒂芬·科特勒和杰米·威尔写的一本书《盗火》。根据书中的描述,把一个普通美国人训练成美国海军士兵的花费大约是2万5千美元,训练海豹突击队员的首期成本为50万美元。这里包括8个星期的海军基本训练,6个月的水下拆毁训练,6个月的高等级技能训练,8个月的部署前军事训练,

这是普通海豹突击队员的“上岗”成本。海豹突击队还有一个精英部队,叫做海豹六队,进入海豹六队之前,士兵要去其他几支海豹突击队进行轮训,一般需要几年的时间。一年的蛙人训练需要花费100万美元每人,整个轮训过程大概需要250万美元每人,最后,海豹六队的队员还要接受一个专项训练,就是解救人质。这个训练的花费大概是25万美元每人,

书中没说海豹六队常备多少人,但是书中介绍,一支海豹六队的人员训练费总价值为8500万美元。海豹突击队描述自己工作环境的术语是四个字母:VUCA,意思是局面变化多端(volatile)、充满不确定性(uncertain)、非常复杂(complex)、信息模糊(ambiguous),海豹六队的队长说了这样一句话:在已经非常花钱的训练的基础上,最花钱的一部分,是训练队员们惊人的认知灵敏水平,也就是大脑中的灰质部分。

普通海豹突击队员的训练始于媒体最熟悉的“地狱之周”,也就是五天半不间断、无睡眠的体能训练,但是这种忍受痛苦的能力只是海豹突击队员的基础能力的一部分。真正打造一支成功的突击队的秘诀,在于让每一位海豹突击队员都能够高度融合进团队,海豹突击队有两条很神奇的规则:第一是随时分工,无需指挥。比如,进入一栋建筑时,一个人搜索左侧的话,另一个人会自动搜索右侧,

第二条是随时切换领导,谁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谁就是这一步骤的领导者。这是基于战场瞬息万变的局势,而必须让最了解现场信息的人来协调其他人的分工,很多朋友可能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了,这需要惊人的默契与信任,从生物体的物理极限上来讲,东方人、西方人,或者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大家的条件应该是差不多的,谁的皮肤也不能挡住子弹,谁也不能一小时不呼吸,谁也不可能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潜水一千米深。

标签: 海豹突击队的大型游戏 海豹 突击队 游戏 大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