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6月份,盟军实施登录的前一天,加尔西才发出紧急情报,声称盟军要在诺曼底登陆。但奥兰和卡萨布兰卡的登陆堪称一个惨,本身盟军方面评估维希法军应该不会太大力的对抗盟军,盟军确实打的挺惨的,当时阿尔及尔那边爆发了法国抵抗组织运动,然后绑了维希指挥官,盟军顺利登陆。
1、盟军怎么不在敦克尔克登陆?
1944年6月6日凌晨,盟军先头部队十多万人,从诺曼底地区的五个海滩,抢滩登陆,随后三百多大军从诺曼底登陆,开辟了二战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那么有人就问了,英法联军当年是从敦刻尔克撤退的,为什么不从敦刻尔克登陆,从哪里跌倒的就从哪里再爬起来,这个说法看似没有毛病,但我们来分析下就会知道答案了。盟军开辟欧洲战场,并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为了与苏联争夺欧洲,当时苏联已经在东线将德军打得节节败退,如果盟军不抓紧时间登陆欧洲,那么德国被苏联打败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整个欧洲都成了苏联的了,没有英美什么事了,那战后对德国的瓜分就什么也得不到了,所以当务之急是登陆欧洲,而不是报仇雪恨,
第二就是地理位置,诺曼底地形开阔眼界便于大规模部队的登陆,而敦刻尔克地形狭窄,不便于大部队展开。如果大部队,登陆后不能快速展开,那么很容易就被德军赶下海,还有就是诺曼底地区,受台风的影响较小,天气条件更利于登陆。当时距离英国最近的地方,一个是瑟堡,第二个就是诺曼底,当时德国为了防止盟军在瑟堡登陆,在瑟堡建立坚固的防线和部署了重兵,
2、盟军为何直到1944年才在法国登陆?
英美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在1944年6月6日才开始施行,这时,苏联已经击败德军部分主力,实行了战略反击。可以说,有没有开辟第二战场的行为,德军必然失败已经很明晰,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法国登录,早在1941年7月就开始商量,1944年年6月才进行。很显然,这是一种拖延,其主要原因就是:英国故意拖延,(1)1941到1942年为自保,反对、拖延开辟“第二战场”“苏德战争”后,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第二战场。
丘吉尔两次拒绝斯大林的建议,丘吉尔认为:地中海战线才是关键,才是维护大英帝国利益的生命线。丘吉尔非常明确地说:什么也不能阻止英国维护本国的利益,英国的利益先行,1942年6月12日,英苏、美苏先后发表公报宣称要开辟第二战场,但丘吉尔却把“我们无法许下任何诺言”的备忘录交给莫洛脱夫。实质上继续拖延,最终,罗斯福同意了丘吉尔的“火炬计划”——北非登陆,打败隆美尔、恢复地中海航道。
(2)英国的自保战略完成后,继续拖延第二战场,其根本就是抑制苏联,借机抢占“势力地盘”,让苏联被最大化削弱北非战场胜利后,英国又开始主张进攻意大利,美国和英国之间围绕着尽快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也进行屡次磋商,斯大林就更不用说了。但丘吉尔仍屡次反悔、食言,丘吉尔故意拖延开辟第二战场,想趁苏德大战互相削弱之际,抢占更多利益——你解放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发言权、利益代言人也就会越多。
如果说,1941年、1942年,英国因自身实力限制无法开辟的话,1943年5月北非突尼斯战场胜利后,可抽调的兵力和资源完全可以支撑第二战场被开辟。美国这时也希望尽快结束欧战,会同苏联一起去打日本,苏联继续不断催促。最终,连罗斯福也无法再支持丘吉尔了,罗斯福与斯大林一道向丘吉尔施加压力,迫使丘吉尔在11月份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同意开辟第二战场。
3、盟军登陆诺曼底时,德国的空军的海军在干嘛?
《拯救大兵瑞恩》看的不细致啊,开场美国大兵抢滩登陆诺曼底的时候,曾经有两架梅塞施密特109飞过海滩扫射一气,弹药打光之后其中一个德军飞行员对僚机喊道:“德国空军的任务完成了”!这个桥段其实是有所寓指的,即西线德军空军的力量非常薄弱,已经无力对入侵欧洲大陆的盟军采取象样的空袭,第3航空队仅有450架飞机,而其中的战斗机只有160架,帝国元帅戈林的空军再不复不列颠空战时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