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给星际旅行给个定义,比如太阳系内的行星际旅行还是恒星系之间的旅行,又或者是星系之间的旅行,以下就看看去到这些地方靠谱可不靠谱的技术。这几乎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人类肯定能实现星际旅行,太空旅行再来说说太空旅行,从我们人类现在的角度去看,太空旅行存在着诸多难点。
1、人类能不能实现星际旅行?
这几乎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人类肯定能实现星际旅行!但由于相对论的原因,星际旅行实际可能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第一个问题: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手段如何实现太空远行?因为银河系大部分恒星的距离都在4-6光年之间,所以理论上人类的宇宙飞船只要能达到光速的1%——10%,再加上一些必要的配套技术,诸如:冬眠技术、生态循环机技术等,就能实现跨恒星际航行,
但这个速度还只能进行短距离的太空航行,也不可能携带大量的人口,因为在航行途中很难及时获得补给,冬眠技术和生态循环技术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人类要想任意遨游太空,只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但以人类现行的推进技术都不可能满足这个条件,所以人类要想进行星际旅行必须寻找新的推进方式。推进方式和能量源其实是两个概念,根据推进原理,推进燃料的喷射速度实际决定了飞船最终可能达到的最高速度,目前人类现在的使用、开发和概念中推进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首先,化学火箭可以排除:因为化学火箭燃料的喷射速度最大只能达到每秒10-20千米左右,这也决定了使用化学火箭推进的飞船最大的速度只能达到这个速度。其次,等离子驱动也可以排除:等离子火箭也就是所谓的工质飞船,它的喷射速度大约在每秒300千米左右,理论上最大只能将飞船加速至光速千分之一,第三、光辐射飞船不是稳定的驱动方式:理论上光辐射驱动能将飞船加速至无限接近光速。
霍金生前的突破摄星计划就希望使用这种技术,据说能将微型纳米探测器加速至光速的20%,但这种驱动方式也有致命的缺陷,比如效率太低,极不稳定,需求条件太过苛刻等,因看似非常诱人,实际很难成为稳定的动力来源。第二个问题:以目前人类的技术,通过什么手段可以将飞船加速至接近光速?在目前人造的速度中,只有大型粒子对撞机将一些微观粒子加速到了光速的99%以上,
理论上如果人类能够将一台粒子对撞机搬到一艘飞船上,并拥有类似氢核聚变一类稳定的能量来源。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将一些微观粒子通过环形或螺旋形管道加速,间歇性或连续性不断的朝飞船尾部喷出,理论上经过一段的时间的加速,即便是不能将飞船加速至光速的99%以上,只要能跨过70%光速这个时间膨胀的巨大门槛,就会让人类实现很多难以想象的目标。
当然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不仅要考虑到一些难以克服的工程性问题,还要打破相对论中的某些限制,仍然需要储备巨大体量的燃料,但从目前来看,这是人类现在唯一可行并可触摸的,能够最大限度接近光速的推进手段。第三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要进行星际旅行?这其实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排除类似《流浪地球》中太阳氦闪这种不可抗拒的天文灾难,在正常情况下,我认为人类进行星际“旅行”的可能微乎其微,它不可能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主流。
也不可能寻找新的定居星球,在宇宙中难道还有比孕育了人类的地球,更适合人类居住或生存的星球吗?所以当人类作为一个种族一旦完全进入太空,拥有了光速航行和跨越星际的能力,最终只会选择人造的巨型飞船作为自己的栖息地,因为相对于生存环境,只有为人类量身定制的飞船才可能超越孕育人类的地球。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期间也不排除一部分人出于个人追求会有其他的选择,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这无疑是最好和最舒适的选择,
2、核反应堆早已小型化,为什么不造宇宙飞船,实现星际旅行?
这个问题是幼稚的,也是伟大的,幼稚在于弄不懂宇宙动力学,伟大在于思想远行。人类缺乏宇宙动力学人类目前制造的航天器根本不敢离开各个天体的引力,一旦离开各个天体的引力,那么就会永远飘荡在天空之中,等待陨灭,人类当前制造的飞行器,在宇宙中运行的方式很特别,是靠搭载各个不同天体,借助天体自身的运动轨迹来实现在星际运动。